又是一个晴朗的日子。 踏着晨曦,我漫步在宽阔的中山的城市大道,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一排排茂盛的绿化树、芬芳的花草,向我展开了城市蓬勃的生机,张开双手,迎着徐徐吹来的风,心旷神怡之下顿时就有想飞的感觉。 2000年2月28日,同样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来到了中山,来到大洋电机,过五关斩六将,在一千多应聘者中成为九十几位幸运者之一(因为没文化,还是托里面熟人的关系)。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给定子绕组绑线,一个星期下来,绑线速度在一起进来的工友中速度保持到第二位,同时我还创造了一个绑线不需要戴指套的纪录!随后主管(现铁壳定子主管田二平)安排我给面包机电机盖章。成天与一个个浸了漆的定子组件、铁芯打交道,定子组件刚出炉时,一股热浪带着高温立时将我包围……我陷在这样混沌而不知终点的世界。迷茫、困惑、压抑、麻木……这些泛着毛铁一样黑灰色的字眼曾频频出现在我的日记和脑海,我急欲摆脱却找不到门路。只是在纸上写下一些行行文字聊以自慰。 那时,我当然不知道还有一些人也在做着与我差不多的工作。郑小琼(打工诗人),在东莞一家塑胶厂一边干着让人厌倦的活,一边写诗。周崇贤(打工文学代表人物),在历尽打工苦难后中山广播电台办谋得了一份工作。 我们的认识缘于当时非常流行的地摊文学杂志,像《佛山文艺》、《大鹏湾》、《打工族》、《江门文艺》等。我看见他们的诗文频频刊于杂志,他们在他们的所在地默默耕耘和积蓄展翅的力量,我在我逼仄的车间飞奔和打磨时光的粗粝。幻想有一天也能像他们这样将自己的拙作频频刊于杂志。 我之所以说到他们,绝非因他们今日所取得的瞩目成绩。因为,通过各种媒体的报道,我知道,还有更多的打工者与我们一样一边在流水线上夜以继日,一边做着自己的文学、音乐、书法、企业家等等不同的梦。“每个人都有做太阳的机会”(安子语)。每个人都有一双隐匿的翅膀,都曾渴望打开、飞翔。我想说的是,他们都在悄然用力和积累自己的经验,为日后的飞翔做准备,哪怕结局包含了失败。 因为文学,因为我写的作品在内刊《大洋人》上频频发表,以及主动义务帮助车间更新宣传栏、黑板报,我得以从盖章岗位转身,先是做了两年FQC,再到车间班线长、工厂质量统计员,再到行政管理部担任内刊主编。每一次转身,都是一次新的磨砺。而在我改变的同时,中山也延续了深圳速度般的传奇变化:工作、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市容市貌及社会环境的飞速改观,从“外来工”到“新中山人”……人文关怀精神日益提升、加深,影响着我们,也让我们看到这方天空的宽广和土地的包容:只要有梦想,只要肯付出,就有飞翔的机会! 我的成绩固然与个人努力有关,却离不开社会、领导、同事、朋友、老师等等外在的帮助,他们让我心怀感恩,他们是我努力工作的动力,这些年来,我一次次投入精力与热情到公司活动组织、内刊编辑、志愿者公益活动中去;这些年来,每当我陷入写作及生活的困境时,每当我的作品零零散散在各类刊物发表和获奖时,每当我在工作上取得一个个小小的进步时,我总能想起那些给过我莫大关怀与资助的领导、工友、老师和文友,那一双双温暖的手,那一句句温情鼓励的话语,给予我鼓励与帮助。 由是如此,我的努力与坚守也得了一个个回报,多次被评为公司优秀员工(职员)、优秀通讯员,中山市西区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志愿服务奖;2010年8月,被团邵阳市委聘为团邵阳市委驻广州委员会委员,2011年10月,加入全国首家广东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2012年6月,牵头成立了中山市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并在该协会担任秘书长,2013年1月,通过中山市文联、作协的考评,正式加入中山市作家协会。以上这些,虽然没有带来物质上的收获与多少现状的改变,但我已经很知足了,尽管最终也成不了名人名家,也无悔于自己。 回头看看自己写下的这个题目,始终有“汗颜”和“心虚”的感觉与味道——毕竟,自己尚未取得显著的成绩,似乎,没有“发言”的资格和达到飞的高度。而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我或者千千万万平凡的我们,在中山、在广东这宽广的天空,依旧在努力播撒希望的汗水、种子,我们一直在路上,并随时做好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