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6|回复: 5

江苏常州介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31 0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州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位于江苏省南部,北临长江,南濒太湖,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了以经济发达,人文荟萃而著称的苏锡常地区。沪宁铁路、京杭大运河、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104国道以及在建中的宁杭、常澄、锡宜3条过境高速公路等构成了常州发达的陆路交通网。常州民航机场达到国际4D级标准,可直飞北京、深圳、广州等地。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长江常州港,建有万吨级通用码头和万吨级石化码头,具备集装箱中转功能,可直达国内国际各大港口。
    常州历史深远悠久,公元前547年的春秋时期,建邑立邦,始称延陵,自西晋起,常州始终是郡治或府治所在地,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称,隋文帝时定名常州,别称“龙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2500多年。
    2500年灿烂的历史文化给常州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春秋时期的淹城遗址,南朝文笔塔,隋代京杭大运河,唐代天宁寺,北宋苏东坡舣舟亭、茅山道观,现代的天目湖旅游度假区、中华恐龙园等,它们交相辉映,使古城常州焕发出迷人的风采。
    历史上的常州,崇文重教,人杰地灵,是中国历史名人最多的二十个城市之一,常州地区历史上杰出的专家学者人数仅次于苏州、杭州、北京列全国第四。历史上出过10多位状元、1500多个进士。清代时,“阳湖文派”、“常州学派”、“常州画派”和“常州词派”名闻天下,曾有“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的赞誉。近现代又涌现出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救国会七君子中的李公仆、史良,中国语言学之父赵元任、美术大师刘海粟、数学家华罗庚等。现有常州籍两院院士近40名。
    常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现辖金坛、溧阳2个县级市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5个区。全市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人口341.52万,其中市区面积1864平方公里,人口208.55万。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蓬勃发展。1982年我市进入全国首批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1986年成为全国第一个社会发展综合示范试点城市;1987年列入全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进行城市建设三大城市之一;1992年被评为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暨投资环境40优城市之一,同年进入全国首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成为国家首批社会发展综合试验区;1997年、2000年分别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2001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2年确定为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2002年武进、金坛进入第二届全国百强县行列;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外商投资回报率最高城市之一。
    2002年,是我市全面推进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奠基之年,也是常州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运行质量提高的丰收之年,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全市呈现出各业兴旺、城乡繁荣、政通人和的喜人景象。
    结构调整力度强劲,国民经济实现“四大突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60.3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万元,达到22260元,比上年均增长13%;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达到102.9亿元,增长35.8%;全市协议利用外资突破25亿美元(原口径),达到25.7亿美元,增长1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50亿元,增长31.1%,其中工业技改投入达123.7亿元,相当于“九五”期间总投入的1/3。三次产业的比重调整为6.5:56.7:36.8。
    体制机制活力倍增,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坚持把加快改革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现有苏常柴、苏常远东、炎黄在线、武菱、常林股份、黑牡丹、常茂生化等七家企业上市。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猛,全市私营企业总户数和注册资本分别达到2.4万户和177.2亿元,同比增长34.7%和56.8%,从业人员达到33.4万人,同比增长34.7%。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9.8亿美元(原口径),增长58.2%。完成外贸出口26.6亿美元,增长22.7%。常州高新区海关直通点正式开通,成功地举办了世界中小企业大会和第七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商品博览会。
    城市建设跨出大步,城乡面貌明显改观。顺利实施了市管县体制以来最大的一次行政区划调整,拉开了城市框架,拓展了发展空间,优化了城市布局,更有利于城市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确定了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总体思路和目标,积极开展“三城同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省级考核,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省级调研,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经营城市的理念在发展中得以确立,经营城市的实践在规范中不断深入,探索并建立了经营城市的五大运作机制,严格实施土地收储制度,严格实行经营性土地公开招标拍卖。市区人均公共绿地达6平方米,城市化率由40%提高到55%。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全面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机关、企业、家庭等六类学习型组织不断涌现,学习日制度、“新三学”活动等十大学习载体建设富有成效,为全市干部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打下深远而坚实的基础。科技进步对工业和农业增长的贡献份额分别达到43%和56%,又一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并被确定为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高质量普及12年基础教育,高考万人本科进线率连续第五年居全省第一,启动了国内首家以高等职业教育为显著特色的大学城建设。第五次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市。现在,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名列全国同类城市前茅,为常州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人力资源。
    就业保障稳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台阶。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2%。实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面达85%。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原口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759元和5138元。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双双突破百万户,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17.44平方米,全市私家车拥有量已达2.96万辆。
    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投资创业环境日趋优化。按照WTO规则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为中心,大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与改革,率先在全省实行企业登记注册并联审批。切实加强政府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建立行政效能监察机制,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着力加强增收节支工作,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推行涉农收费公示制度,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及配套措施进一步深化,有效地减轻了农民负担。
    200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代的总目标,高扬发展主题,突出调整主线,开放开发构筑更高平台,体制机制创造更强活力,城建城管展示更新面貌,农村农业实现更快提升。强力推进三级开发园区建设,实现利用外资、民资再上大台阶;强力推进市场取向改革,全面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转制任务;强力推进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大管理和投入力度;强力推进县区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富民强市步伐,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夺取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外贸出口增长15%,协议利用外资增长5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

[发帖际遇]: 逛高平老乡网帮随风而逝带来收益金钱13.
发表于 2009-5-31 07: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会去看看。。。去品尝一下常州的风土人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0 23: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7 12: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 16: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8 16: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拿分走人呵呵,楼下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高平人网|高平论坛|隆回高平人网|高平人网络社区

GMT+8, 2025-5-7 03:05 , Processed in 0.08342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