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儿的童年和我的童年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这一代人,总是用自己的想法来改造自己的孩子,说得冠冕堂皇一点,就是教育。正如我的父辈们总是用他们的思想来改造我们一样。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代沟吧!
我的童年是快乐的,也有着许许多多的小苦恼。但现在想来,沉淀下来的都是快乐。将来女儿长大了,不知道她回忆起童年时,又会想起些什么呢?我不禁为她感到些许的遗憾,我童年所经历的一些快乐与烦恼,我女儿没法体会得到,因为社会在变,环境在变,人的思想也在变。
比起我的童年,她将会错过什么?——我陷入了漫无边际的思索中 ……
我们的下一代,他们的童年也许将会错过真正的“开门见山”。“开门见山”仅仅只是一个成语而已。而在我的小时候,这却是一幅画,一幅真实的、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画。小时候,清晨起来,我会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前的台阶上,看烟雨轻浮、看薄雾笼罩着青山,幻想着山的另一边会是什么。
我的女儿再长大一点,也会接触网络,也许会跟现在许多的少男少女一样,有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沉迷于虚拟世界。而我的童年,虚拟的世界只存在于我自己的小脑袋里,想象自己有一朵七色花,想象自己拥有超凡的武功,想象自己穿着漂亮的公主裙,当然,一切都仅仅只是想象.
他们也许已经没办法理解什么叫“七大姑八大姨”。我小的时候,亲戚之多让小小的我犯晕,一年到头,我无数次被母亲用手指头戳着小脑袋训斥:“你巴基山的表叔都不认识了?真是黄眼了!(意思就跟没长眼睛差不多)”大伯、二叔……十二叔!……大舅、二舅……十一舅!平日里一大院子的叔叔婶婶要想让小小年纪的我对号入座地叫清楚,可不是件容易事!特别是碰上哪个严厉一点的叔叔,本来遇上了就紧张,见了面一怔,就想不起来是几叔了。往往被批评是“没大没小!没礼貌!”读小学时,放学回家路上,远远地看见有位叔叔走了过来,不由得一阵紧张,我们几个堂姐妹马上聚在一起小声地确认:“看清楚了?是五叔吗?没记错吧?”待五叔走近时,齐声震天响地喊一句:“五叔!”直喊得五叔脸上乐开了花,嘴里连忙应声:“哎!”
女儿的童年比起我的童年来,少了一些其实很重要的词,比如说—— 等待、珍惜。等待是需要很大的耐心的。而我的女儿,想要漂亮衣服,买!想要自行车,买!想要故事书,买!想要玩具,买!只要是经济条件许可,她想要的东西,都可以达到目的。不能满足的愿意,父母也会想方设法用另一种方式来弥补。仿佛不给孩子最好的,自己就是不称职,就是没能耐。他们固然比我的童年要幸福得多,但是,我总觉得有些隐隐约约地不安.因为我觉得一个人的耐性太重要了!
记得有位教书的朋友跟我聊过一件事,有次上作文课前,她让同学们带来一件自己心爱的玩具。课堂上,每个同学都争相介绍着自己的玩具,气氛很活跃。写作时,要构思文章的结尾了,我的朋友提醒自己的学生:你喜欢自己的玩具吗?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是你最喜欢的玩具吗?没人哼声,那些小朋友们仿佛是在反复地权衡与比较自己所拥有的玩具。 她又接着问:如果你的玩具丢失了,你会怎么样?本意是想唤起孩子对玩具的感情。谁知,每一个孩子的答复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丢了?让爸妈再买一个呗!
所以,我想我们的下一代是没办法体会到那种漫长的等待的,正如对物质的愿望可以即时实现。也没办法体会到对各种事物的珍惜,正如丢失的玩具可以再买。
而我们的童年,想穿新衣服?要等一季!想吃桔子?要等到秋天!想让父母给钱?要等到过年!等啊等,总是不停地等。小时候,为了借同桌的那本画报,我找他借了十几次, 等了一学期,直到画报书变得面目全非,而他已经完全厌倦了那本书,我才如愿以偿。
园子里的小黄瓜,母亲反复叮嘱:要掉了小黄花你才能摘来吃!我就每天跑到园子里去,天天望着那根小黄花,做梦也梦见小黄花掉了.到后来,每次去都忍不住摸一摸,母亲骂我:"小黄瓜都被你摸熟了!"
小时候,在河边玩,一不小心,一只小凉鞋被河水冲走了,结果一整天都不敢回家,怕挨骂。丢失了东西总是惶惶不可终日,而我女儿面对这样的情况要坦然得多!所以,女儿的童年要比儿时的我幸福.
只是,我们的童年虽然有许多的小苦恼,但女儿的童年也失去了一些小快乐——我想,等待愿望实现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快乐。不是么?
记得有次和爸爸聊天,爸爸笑谈起他小时候的一个小伙伴,说是上山砍柴回家,还嚷着要到他妈妈怀里喝一口奶。我妈妈调侃着说:“有人只知道笑话别人,其实你自己还不是在娘的怀里吃到四岁!” 我爸就不哼声了。我笑话起爸爸来,爸爸把脸一板,说:“你还不是在你妈怀里吃到两岁多!”这下轮到我不哼声了。以前不知道牛奶是什么,正如现在很多的小BABY不知道母乳是什么。现在的孩子吃得方便快捷,又有营养得多。但是,那些添加剂不知道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否则,一个三岁的小孩不会面对别人询问她为什么要去医院时、愁眉苦脸地回答:“唉,妈妈说我吃了奶粉……”
我的童年不用上兴趣班。不知道什么叫兴趣。一切“集体行动”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兴趣。上山下地、追追打打有无穷无尽的乐趣。正因为如此,长大后我才知道,我浪费了老天给过的许多异秉和天赋,只能追悔莫及。
有一个孩子带着一种既骄傲又疲倦的语气对我说:“我星期五晚上要下围棋;星期六上午练乒乓球,星期六下午学作文,晚上学英语;星期天早上是跆拳道,星期天下午是奥数,星期天晚上还有钢琴……” 我问他什么时候是休息日,他思忖了一会儿说:“365天,全年无休!”但愿我们的下一代,付出了如此多的时间与精力之后,能够寻找到自己的兴趣,成为出类拔萃的骄子,也许成材的代价是无忧无虑的快乐,但是,在现代父母的眼里,还有比孩子的将来更重要的么?
只是,当我在一个讲座上,听到有好几个城市的孩子都选择在9月1号这个开始新学期的日子里自杀时,我感到发自心底的悲伤。
我的童年,一个苹果要绞尽脑汁分成三份。一块西瓜要剁成三小块。妈妈拿回来的表姐送给我的旧衣服,我会欣喜若狂。在奶奶家吃饭,盛了一碗,不好意思夹菜,吃完一碗后,不好意思再去盛第二碗。跟妹妹盖一床被子、睡一张床。早上起床时,要商量好谁叠被子。(记得有一次,我们商量的是谁早上起床得慢谁就叠被子,结果半夜时,妹妹发现我居然没有脱下毛线衣,连忙起床把自己的毛线衣穿上,只是怕自己起床时慢半拍。 现在想起来, 觉得好搞笑。)而现在的小孩子,有自己的空间,有看不完的书,有穿不完的衣服。只是,少了兄弟姐妹的陪伴。
我们的童年,有玩得忘记回家的游戏。跳绳、单杠、打野战等等。而这样的游戏,现在的小孩子是不喜欢玩的。他们更愿意呆在电脑前,想打台球打台球,想跳水跳水,想购物购物,想聊天聊天,在电脑前动动手指就行。他们的游戏更刺激更有意思,不然,不会有那么多青少年在清晨从网吧里摇摇晃晃地出来。但是,他们的活动却太少太少,我为他们的感觉系统和身心健康担忧。
我的童年,我妈妈不知道什么叫铅中毒,也不知道什么叫尘螨、霉菌、苏丹红等等一系列让现在的家长触目惊心的专业名词。我小时候也皮肤过敏过,是因为我摸了山上的一棵生漆树。据说现在的孩子过敏要去查过敏源,那是一项听起来好复杂的检查。听说美国每年仅因环境因素过敏而耽误上学的人数就达150万。而中国,是全世界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除了定期带孩子去打疫苗之外,对空气污染只能漠然置之,因为我毫无办法。
坦白地说,我对太多的事情都毫无办法。比如,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不接触网络;我不能不送我的孩子去兴趣班;我不能不让我的孩子断奶。 正如我不能不呼吸着也许被污染了的空气在这个城市工作与生活。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