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望云山人 于 2009-9-8 23:34 编辑
毛坳多竹,绿竹、麻竹、纸竹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竹子。赶集似的聚在这里,成了一竹海。这里的农民家里用的器具都是竹子做的,为啥?因为他们世世代代有一手艺——编织,这手艺在当地被称为百匠之一的篾匠。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只要他们见过,就能用竹子编成那个样儿来。
这几年镇上搞旅游开发,望云山天门寺进香游以及农家休闲游让游客趋之若鹜,除了看这些美丽的风景之外,那些游客还喜欢买点纪念品之类的东西,有人就把编织的木器在风景区随便摆了个地摊,结果好多的游客啧啧称奇,买了很多小筛子、背篓,让他赚了不少钱,这下村里可热闹了。篾匠们都赶紧回家忙活,把竹器织好到景区去卖,渐渐的这里的新房子就多起来了。
老郭是毛坳村手艺最好的篾匠,今年七十岁。跟父亲九岁开始学艺,那个时候他在地主家里做长工,在地主家里受到了百般苛刻,结果寒来暑往,练就了一身好手艺,他编织的东西,精致、小巧,耐看。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父亲。如果全村的篾匠还有一样东西不会编织,那就是七彩针线篮。老郭在女儿出嫁时给她送的针线篮,让当地的姑娘妇女们羡慕了很长的时间。这是老郭的骄傲。
老郭的针线篮上面有七种颜色,那篾丝小的根线一样的,上面还用竹篾做成珠宝的样子,奇怪的是这竹子做的珠宝也闪闪发亮。老郭这篮子在景区最吃香,无奈老郭年纪大了,一月也就织几个,成了稀世珍品样的逗游客抢购。村里很多人都想去学习,结果都无功而返。
一天老郭家里来了个小伙子,提个包,见到老郭,啧啧称奇,说要把老郭的针线篮子预定上50个,价格三百块钱一个,不打折扣,老郭心想,这可是笔大买卖,但是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思来想去,就说五十个吧,那知道那家伙说,非三百个不要,这是送给省里领导的礼物,少了不妥,老郭牙一咬,女儿不是要生小孙子了吗,我就是苦点累点,也要给孙子买点礼物,就把那活儿接了下来。
第一天老郭织了一个,还剖了一个的篾条
第二天老郭织了一个,没有剖篾
第三天老郭织了半个,手麻麻的。
因为年纪大了,老郭没有活动,觉得四处都疼,不得不晚上加班,结果第二天就睡在床上,起不来了。
这天那小伙子来了,问老郭织好了没有,老郭在床上哼哼,明天吧!明天就织。
等那小伙子走了,老郭就思来想去,谁能帮他的忙呢,把剩下的针线篮织完。隔壁小龚来过几次,他没有教,他是不是会织的。张村的张力来求过他教,几次三番的送礼物,他都抵死不教,哎,没有人能帮上忙,老郭现在还是有点后悔了。
老郭想想没有人帮忙,第二天就爬起来,自己编织篮子。那小伙子来了,就表扬老郭,说老郭有干劲。老郭苦笑。心里憋得难受。
老郭病倒了。村长过来看他,老郭见到村长,说苦啊,一个人织这个篮子,吃不消。
村长笑笑。老郭又说,那小伙子快过来取货了,我还没有织好,那可是送给省里领导的,弄砸了可是大罪啊。
村长笑笑,看老郭急得,天大的事情我担着。这不,小伙子不就来了吗!
老郭一看,小伙子不在门口吗?老郭很不好意思。
村长说,老郭啊,他是来给你道歉的呢,他是我伢子,刚大学毕业回来,准备把我们这里的手工艺品开发出来,成立一个公司,知道你不肯传艺,才想出了这么一个法子。怕你不原谅他。
老郭一听是村长儿子,从床上爬起来,病立马好了。
说这小伙子,直接跟我商量得了,我能不答应吗?说完,老郭望着村长哈哈大笑。
小伙子也跟着笑了。
第二天,老郭走上了村里的讲坛,把织针线篮的手艺教给了全村的篾匠。
老郭成了小伙子公司的技术顾问。毛坳村的竹篾生意更加红火了。都来定购村里的针线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