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
1999年8月,我再次背起鼓鼓行囊来到了位于隆回县城的楚云复读学校,开始了我的复读生活。
复读的班号好象是34C,班主任老师是一个姓范的老头,毛笔字写的很好,文章也写的很不错。刚来复读的时候就碰到了小学同学刘君。有点意外。因为他是去了隆回一中读书的。与我一道去楚云复读的还有李幼葵君。于是,我们三个就租房子租在一起。更为有意思的是,我们还碰到一个初中的女同学,她的长长头发曾经让我差点倾倒。后来她去贵州读书了。没有想到的是居然再次在这里相聚。
我们隆回三中99届应届考起的只有两位,都是袁健老师带的理科生,一个考起了长沙电力学院(今长沙理工大学),一个考起了湘潭工学院(今湖南科技大学)。
我们的那些拜把子们复读的时候也分布在各个地方。高姓帅哥去了同一县城的朝阳复读学校;另一杨姓帅哥去了邵阳市的一个复读学校;而罗姓美女则一直坚持学美术,去向不是很明朗;还有一个我的初恋情人也是去了邵阳市的一个复读学校,和杨姓帅哥在一起。
就这样,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高考复习大战。
复读的生涯非常的清苦。我们一个班160多号人,都挤在一个大仓库内。老师都是从隆回二中请过来的,教学水平都还不错。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为历史老师,长得确实很帅,有能说会道,对付历史考试还真有一套,以至于我后来高考的时候历史考了123分的成绩。
在隆回县城我可谓人生地不熟。我记得我每天上课之外的一个重大活动就是下午5点到6点之间的这段休息时间我都会去资江边散步。那是我的寄托,是我面对江水寄托伤感的地方。
晚上9点下晚自习的时候,我会拿着我的收音机,在大街上走走,听听音乐。
当然,周末的时候我还会去朝阳复读学校找高姓帅哥打升级或者千分。其中还第一次去了邵阳,看我的初恋女友。
日子就这样的过着。很快到了2000年7月。
2000年7月7日,我再次走进了位于隆回县城的群贤小学,参加了我人生的第二次高考。我想我以后再没有哪次考试有这么紧张了。即使今天我参加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博士生入学考试,我去过济南考试,也去过北京考试,可谓南征北战,只有这次考试,让我感觉到了沉重和呼吸困难。我在考试之前,生怕我自己出以外,特意打了葡萄糖,还在考试前吃了ATP。总之,一切为了高考。
7月8日,历史考完,第二次高考结束。历史考试让我太兴奋了,因为有一道大题目居然是原题,而且整个试卷都不难。我知道,这次我终于有戏了。
7月11日,我和几个拜把子们以及她再次爬上了望云山。和1999年一样,我们躺在山顶的圣庙后面的铁塔旁边,我们眺望了远方的云山,眺望着天空的蓝蓝白云。我们忘记了高考,只记得深在此山中的如歌岁月。在那里,我们兄弟、兄妹们一直聊着天,一直诉说着自己对前途和未来的憧憬。唯一不同的是,这次,我和他们/她们都有了一定的信心。在寺庙里,我和她都抽了签。让人惊讶的是,我这次抽的签居然跟99年抽的签一模一样。那句“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签让我兴奋不已。尽管直到现在我都没有成名天下知,我那还得感谢那签让我获得的信心和力量。她抽的好象是中等签,具体内容我不是很记得了。
从山上下来,我们三个男子汉还躺在了大桥边的河滩上聊天、喝酒、吹牛。
岁月如梭。往事就是这样的过去了。只是,那些曾经参与过往事的人,可否还记得当年的一切一切?
7月25日,依然是农民搞“双抢”的时候。下天下午,她打电话告诉我成绩出来了。我于是马上跑到我邻居的电话上查分,清楚的女声音报出来的分数让我高兴不已:语文:98分,数学:104分;英语:110分;历史:123分;政治:108分。总分:543分。我马上跑回家把这个分数告诉我爸爸。我说,爸爸,我今年可以上个普通本科院校了。爸爸正在楼梯上垒草,但我明显可以看出,爸爸的眼睛是湿的。妈妈在一旁,也是如此。晚上,我们吃着饭,聊着天,很高兴。
2000年7月26日,分数线划定。重点线528分。我高出重点线15分。后来,我被录取到了湖南师范大学,而她则去了南华,高帅哥后面也是拿了湖南师范大学的本科文凭。其他同学也基本上都考起了。
六
这是一个不具有历史意义和历史价值的与高考有关的故事。
但我愿意把它放在这里。
为了那一段与我有关的岁月。
为了那一段我的心路历程。
至少,这个故事里的许多人和许多事,都与我有关,并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之中。他们/她们都是如此的清晰,都是如此的蕴涵着当年的气息,成为我人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回想起这些,我不会孤独,我也不会寂寞。
明天我就要离开湖南师范大学了,开始一个新的征程了。
这里写的一切,都算是对我自己的交代吧。
|
|